色彩风格

广水检察构建“司法救助+”模式织密多元帮扶保障网

【字号:    】        时间:2025-08-14      

国家司法救助,是检察机关依法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且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给予的辅助性救济,是司法为民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广水市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依法履职,积极探索创新,着力破解司法救助工作中案源渠道单一、救助方式单一等难题,深入推进服务保障民生行动,通过打造“司法救助+”工作模式,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多元协同、精准高效的帮扶济困新格局,切实发挥司法救助“救急解困”的积极作用。

司法救助+内部协作畅通线索渠道,提升救助效率

广水市检察院着力打破部门壁垒,强化内部协同联动。建立“控申+业务”跨部门融合办案机制,形成案件线索主动发现、快速移送、无缝对接的工作闭环。刑事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线索,及时移送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控申部门依法主动审查,快速启动救助程序。

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时,刑事检察官在审判阶段发现被害人家庭困难、急需医疗费用,立即将线索移送控申部门。控申部门迅速行动,综合评估案情及当事人困境后,高效完成司法救助金申请与发放,有效缓解了当事人的燃眉之急。

为主动发现潜在的司法救助对象,广水市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依托大数据平台,对已办结案件进行智能筛查,通过分析研判与实地走访核实,精准启动救助程序。今年以来,该院通过平台筛查挖掘有效救助线索6条,均成功办结并及时救助到位,显著拓宽了救助覆盖面。

司法救助+精准帮扶聚焦重点群体,强化救助实效

广水市检察院将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深度融入服务保障民生大局,重点关注妇女、儿童、军人军属、困难群众、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通过专项活动,精准对接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群众的司法需求,彰显检察机关司法为民的特色与担当。

为提升救助效能,广水市检察院主动加强与妇联、残联、教育局等职能部门的协作联动,建立救助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确保救助资源向最需要帮助的困难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精准倾斜。

2024年以来,该院共办理涉困难妇女司法救助案件13件13人,发放救助金5.1万元;办理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案件8件8人,发放救助金3.2万元。

广水市检察院始终坚持“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多元救助”原则,构建起贯穿案件办理始终的救助链条,充分发挥国家司法救助“救急解困”的核心功能,为困难群众撑起司法保护的坚实屏障,切实解决其急难愁盼问题。

司法救助+持续关怀健全长效机制,延伸救助效果

广水市检察院秉持“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理念,建立健全司法救助案件跟踪回访机制。对已办结案件实行“一案一档”管理,通过不定期回访,持续关注被救助对象的生活状况及救助措施落实情况,确保救助效果持续有效。

在办理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案件时,该院尤为注重救助的综合性与长效性。不仅提供及时的经济救助以解“近忧”,更着眼长远发展,积极协调公安、法律援助机构及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涵盖“检警保护、法律援助、社会帮扶、心理疏导”等多维度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体系,致力于修复创伤、促进健康成长,传递司法温度,守护美好未来。

“司法救助+”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广水市检察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服务保障民生的创新举措。通过强化内部协作、精准对接需求、深化多元联动、延伸关怀触角,有效提升了司法救助工作的质效与温度。

下一步,广水市检察院将持续深化完善“司法救助+”工作模式,不断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合力,让司法救助的阳光温暖更多困境中的群众,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服务保障广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