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刷单返利诈骗:诈骗分子以高额返利为诱饵,声称只要完成简单任务就能获得高额回报,在被害人完成小额任务并获得返利后,诈骗分子继续引导被害人加大投入,声称投入越大返利越高,被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即被拉黑。
2、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犯罪分子伪造特定身份与目标人群聊天,取得信任后“不经意”透露自己通过投资理财赚钱,然后以“开会、出差、工作不便”等理由让被害人帮忙操作,实则为了让被害人看到后台虚假高额回报以诱导其上钩,被害人赚到第一笔钱并加大投资后便无法正常提现,诈骗分子以“违规操作需要继续充值激活”等话术诱导被害人继续充值,当被害人发现被骗后即被拉黑。
3、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诈骗分子先在电商平台、社交软件发布低价代购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寻找目标,之后引导被害人通过非正规渠道私聊交易,以省“手续费”等理由要求被害人私下转账,收到钱款后即将被害人拉黑。
4、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快递包裹附带小卡片、二维码诱导被害人添加虚拟客服,以红包返利、被害人误购“百万保障”等理由与被害人建立联系,随后要求被害人下载其指定的聊天软件,引导其开启屏幕共享,远程骗取资金。
5、贷款、征信类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银行或者网贷平台等,发布“无抵押、秒放款”等虚假广告,诱导被害人下载贷款软件或者登录贷款平台,以“修复征信”等为理由要求缴纳“保障金”,再编造“操作失误”“流水不足”等理由继续索要费用,直至被害人发现上当受骗后失联。
6、婚恋交友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打造“白富美”“高富帅”“军官”等人设,在婚恋、交友网站物色目标,通过长期聊天塑造完美形象,与被害人建立恋爱关系,后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等理由索要钱财。
7、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类诈骗:诈骗分子发布低价卖号、道具、点卡等广告吸引被害人,随后引导被害人私下非正规渠道交易,最后以“解冻费”“注册费”等名义要求转账,诈骗成功后即将被害人拉黑。
8、医保卡、社保卡升级:诈骗分子向被害人发送短信,称其医保卡或者社保卡已经停用,需要完善信息重新激活,诱导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打开一个仿冒“国家医疗保障局”或者“人社局”的网页,填写银行卡支付信息进行盗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