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审查报告在事实认定部分缺乏系统性梳理……”“公诉意见书应结合案件特点突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
这不是寻常的业务探讨,而是一场直面问题、充满“辣味”的“找茬”现场!为深入落实“每案必检”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法律文书质量与司法办案规范化水平,9月9日,广水市检察院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文书讲评会。院领导、各业务部门全员参会,围绕审查报告、公诉意见书2类4份重点法律文书,开展了一场全面而深入的“质量会诊”。
聚焦问题:开展一场刀刃向内的“深度体检”
“法律文书是检察办案的重要载体,直接关乎司法公信和检察形象。”会议开门见山,明确此次讲评坚持问题导向,旨在“挑刺”“促改”,而非表扬夸赞。
活动采取分组讲评机制,聚焦审查报告、公诉意见书等常见却易错文书类型。讲评人提前对指定案件进行全流程审查复盘,对照省院优秀文书标准,从格式规范、事实认定、证据分析、法律适用、释法说理,乃至语言表述、标点符号等细节切入,开展犀利精准的点评。
现场直击:分组“找茬”,砺练业务精兵
审查报告讲评小组率先就一起多人寻衅滋事案展开分析,“量刑建议未明确各情节对刑期的具体影响幅度……”“能否将双方伤害结果简单叠加作为寻衅滋事罪的情节认定依据,有待商榷……”
在评析一起抢劫、贷款诈骗案时,讲评人直言,“对比优秀文书,本案审查报告存在多处内容遗漏……”“犯罪嫌疑人系累犯,应补充注明前科刑满释放时间……”
公诉意见书讲评组则围绕两起多人非法经营案展开,“对被告人否认的事实情节,应逐项运用证据予以回应……”“各被告量刑情节论证不够细致,缺乏区分……”
“庭前应全面预测辩护观点,做好应对准备……”“多数被告人认罪认罚,是否仍需逐一分析主观故意,值得思考……”
8位讲评人依次上台,借助PPT进行可视化剖析,既指出文书中的共性不足,也深入解读个性案例;既有尖锐批评,也有务实建议。现场交流热烈,思维碰撞不断,折射出广水检察队伍的专业追求与严谨态度。
成效显著:以评促改,做实“后半篇文章”
每组汇报后,院领导逐一进行精准点评。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李典指出:“该案承办人缺乏对寻衅滋事与聚众斗殴罪名的辨析论证;对被告人同时存在自首、坦白、认罪认罚等情节,应在量刑建议中体现从宽幅度的层次区分。”
党组书记、检察长徐化成结合一起故意伤害案的法律文书,现场对比该案法院审理报告与庭审笔录,指出检察机关在审查报告、起诉书、公诉意见书等文书中存在的不足:“法院对争议焦点做了突出标识,而我院文书在事实论述方面却显含糊,亟待加强。”
徐化成检察长强调,全体检察人员要以此次讲评会为新起点:
一要着力破解三类问题。克服惰性心理,摒弃“应付交差”,主动钻研、勤于总结;摆脱依赖思想,强化主体责任与担当意识;拒绝平庸心态,让高标准、严要求成为习惯。
二要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强化程序意识,严格遵循诉讼程序与文书规范,确保案件经得起检验;突出规范意识,注重格式、语言、证据列明的严谨统一,于细微处见功力;树立精品意识,力求文书逻辑严密、说理充分、文字精准。
三要持续下好三种功夫。发扬吃苦精神,沉心打磨,细致审查证据,在精益求精中增强本领;做好“传帮带”,员额检察官和业务骨干要强化对青年干警的实战指导,促进队伍整体提升;激发争先动能,营造比学赶超、人人争当能手、案案追求极致的良好氛围。
此次讲评会不仅是一场发现问题、破解难题的“诸葛会”,更是一次互学互鉴、共同进步的“练兵场”。下一步,广水市检察院将建立常态化法律文书讲评机制,通过定期“晒文书”、集中“评质量”、公开“比亮点”,持续推动文书制作从“合规”向“优质”迈进,努力以文书高质量助推办案高质量,让公平正义在每一份法律文书中更加可见、可感、可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