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部署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求,根据《广水市人民检察院“青‘涟’先锋”素能提升“十个一”活动实施方案》安排,广水市检察院于2025年6月17日举办青年干警征文写作暨调研报告评选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扎实推进全省检察机关“干部素质和办案质效提升年”活动,着力提升青年干警综合素能与履职本领,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青春动能。
6月17日上午,经过匿名排序汇编成册,36名选手的征文以及9名选手的调研报告整齐摆放在11位评委的桌上。随州市检察院办公室负责人刘志、广水市委政研室副主任龚金秋、广水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杨振、广水市委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祝学斌、广水市委政法委宣教股股长杨永恒、广水市公安局政工室副主任王秀娟、广水市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李凤莲受邀作为本次活动的评委,与来自广水市检察院党组的4位评委组成阵容强大的评议团,共同开展评议。
“本次征文紧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和‘服务支点·建功有我’两大主题,调研报告聚焦检察实务热点难点,在各业务条线导师指导下最终完成。”广水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李典在评议开始前向各位评委介绍了活动背景以及评分细则。
评议结束后,广水市检察院40岁以下青年干警与参赛选手来到会场,聆听各位评委的专业点评。
祝学斌表示:“广水市检察院此次举办的征文活动很有必要,青年干警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值得肯定,大部分征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表达到位,充分展现了青年干警将检察实践升华为理论思考的潜力与能力。”
“征文写作与公文写作有所不同,更多展现的是检察机关向上向善的姿态,让人赏心悦目。从个人角度来看,我认为写作主要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重点要聚,二是特色要显,三是切口要小。此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广水市检察院党组对青年干警培养的良苦用心,收获颇丰。”龚金秋说道。
“此次活动组织有力、征文文章给力、抓青年干警成长措施得力,既体现了院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又展现了青年干警更加规范、质量更高、可读性更强的写作能力。”刘志建议:“文章要从体现个人价值的角度去写,注重逻辑。重点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把话说清楚;二是把事说清楚;三是区分不同对象。”
经过激烈角逐,本次征文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最佳调研报告1名、优秀调研报告3名,在场评委为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
一等奖
《在平凡坐标中锚定支点 于无声处书写检察担当》余一君
二等奖
《我与文字的千次对话》邓楸子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跨境电诈案中的“破冰”与成长》王祥隆
三等奖
《从“小白”到“多面手”,我的检察成长三部曲》付雪惠
《以未检之光,照无尽之路》万子萍
《青春与使命:双向奔赴的誓言》王楠沁
优秀奖
《探索“党建+公益诉讼”模式,助力古树名木保护》王盈
《“党旗红”辉映“检察蓝”:山水小城书写法治担当》杨燕
《扎根平凡岗位 书写检察青春》李秀博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一名检察官助理的检察情怀与实践》彭雅梦
最佳调研报告
邓梦琦
优秀调研报告
付月美、付雪惠、柯婧男
最后,党组书记、检察长徐化成强调,此次活动是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提升青年干警素能的需要,也是发现检察人才的需要。同时,针对青年干警培养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深刻认识“写”的战略价值,让笔尖流淌出检察智慧。高质量的征文和调研报告,是办案经验的升华,是破解难题的钥匙,是服务大局的参谋。要做到与办案实践深度结合、与改革发展热点紧密结合、与成果转化无缝结合。聚焦数字检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前沿课题,通过总结提炼出办案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教训和检察建议,推动“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办公室、研究室要牵头,要筛选立意高、对策实的佳作,积极向党委政府及上级检察机关专题报送,推动检察智慧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要将优秀成果纳入“青‘涟’讲堂”内容体系,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共享与能力共进。
二、要持续用好“赛”的实战平台,让竞赛成为成长的磨刀石。要以赛促学、以赛促思、以赛促干。要珍视专家评委的点评意见,对标先进,查找差距。要把在准备和参赛过程中激发的思考热情、养成的钻研习惯、提升的写作能力,持续运用到日常办案、学习和研究中。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好指导、审核、把关责任,尤其对调研报告,要引导干警深挖问题本质,提升分析论证的深度和逻辑性,确保研究成果经得起推敲。未来,还要继续探索创新“赛”的形式与内容,让竞赛成为发现人才、锻炼人才、成就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要着力构建“学研用”的闭环生态,让学习研究蔚然成风。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浓厚学习研究的氛围。要将征文写作、课题调研与“青‘涟’讲堂”、“以党的创新理论说办案、讲工作”案例讲评等活动紧密联动,形成“学习-思考-写作/研究-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青年干警要勇于走上讲台,分享在办案、写作、调研中的所思所悟,在交流碰撞中共同进步。要鼓励大家将理论研究融入办案实践,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疑难复杂案件,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